城市会客厅|GDP增长“失速” 东莞怎么了?
不久前,东莞上半年经济“成绩单”公布:同比增速1.5%。这个成绩垫底万亿俱乐部城市,全广东21地市最低,甚至不及去年同期的1.6%。
不少人直呼,“世界工厂”熄火了?
半年来东莞到底经历了什么?经济数据低迷的原因有哪些?全年5.5%的目标能否实现?接下来东莞应该如何去做呢?
为探究这些问题,搜狐城市【城市会客厅】邀请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、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林江进行深度访谈,以下是访谈精编。
-01-
国外订单减少 竞争对手恢复
搜狐城市:东莞上半年增长乏力的原因是什么?
林江:预期上讲,疫情过后经济应该更好,至少比疫情期间要好吧,但是实际数据和期待的不一样。东莞去年上半年增长1.6%,今年上半年1.5%,还不如去年,在广东21地级及以上城市垫底。
东莞一直宣传是“世界工厂”,近两年成为“双万城市”:GDP万亿,人口千万。2022年东莞GDP过万亿,这个很不简单,中山、江门只有四五千亿。
今年上半年的表现跟产业结构有关,我们要弄明白东莞靠赚什么钱。它主要是加工出口,加工制造,而非先进制造,先进制造比较少。它挣外国人的钱,挣外部市场的钱。
很多人可能以为,上半年疫情算是结束了,世界经济复苏,但复苏没有那么容易。
经过三年疫情,全世界经济状况低迷,需求就会下降。没那么有钱了,大家消费意愿没那么强。在这个情况下,给中国,给我们华南地区甚至给东莞投放订单的数量很明显减少了。
第二,竞争对手多了。
2020年到2022年,欧美受疫情影响不用说了,东南亚一些制造业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也深陷疫情。比如南亚的印度,东南亚的越南、印尼这些国家,他们深受疫情影响,很多工厂根本开不了工,没有接单能力。
欧洲、美国虽然在疫情影响下订单减少,需求减少了,可总是有需求的。这个需求怎么释放出来的,订单投放给谁呢?印度、越南、印尼他们工厂都接不了单了,东莞最先恢复生产,我们叫“复工复产”,在全球做得非常好。疫情三年我们接单能力很强,所以订单就给了这里。
我看到2022年的时候,广东运到欧美的一个集装箱运费最高的时候达到天价,八千多美元一个货箱,甚至有一段时间接近1万美元。平常几百块钱,一般四五百,五六百就有交易了。
但这种情况到了今年上半年就发生改变了,东南亚复产了,订单就开始不见得都要投放到中国来。
对于加工制造的订单来讲,订单投放的规律是什么?加工制造的行业有一个特点,哪里便宜我就往哪里投放,往劳动力便宜,租金便宜的地方投,那哪里便宜呢,相比东莞,印度更便宜,越南更便宜,印尼更便宜,在这种情况下,订单就不给你了。
搜狐城市:为什么不趁状况好的时候进行转型升级呢?
林江:当订单多的时候工厂就不去想什么转型升级的事儿了。他们说加工制造还有需求,订单还有,而且我还忙不过来,所以我就不去忙转型升级的事儿。现在东莞的产业结构基本上这种加工制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。
尽管东莞市政府也没有减少政策力度支持产业升级转型,甚至支持一些企业做战略性新兴产业,像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等,政府都在推动这个事儿。但之前传统产业有太多太多的订单,忙不过来。所以很多企业就说你别烦我了,我现在忙不过来了,等我忙完订单再说。
过去三年虽然东莞市政府要求企业转型升级,但是很多企业因为有生意,对升级并不上心,现在麻烦来了。
还有一个重要因素,中国和欧美的关系比较紧张,也导致订单投放减少,而且导致一些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受到影响。
2018年中美贸易战,那个时候已经在东莞的,一些跟美国技术有关系的工厂就已经受到影响了。
外资开始减少对东莞的投入,已经在东莞投资了的,就考虑是不是不到其他地方去。
大家知道,三星在疫情之前已经整体撤出了惠州市,东莞也有一些工厂,只要用了美国的设备,用了美国的技术,那些在美国商务部制裁的名单里的企业,如果跟东莞的企业有合作关系的,他就要考虑一下这个合作是不是要继续下去,或者有没有可能继续下去。
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今年上半年,东莞有技术含量的企业也受到了影响。这样就出现加工制造订单在减少,高科技投资受到限制。
我们讲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在大环境影响下,如果高新技术企业上不来,然后原来东莞有一些传统优势的加工制造做减法,加法没有及时做上去,就会直接影响到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,就不是特别好。
搜狐城市:推动转型方面,政府能否更加积极一些?
林江:当然我们也要说句公道话,市政府其实也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,也是在想办法转型升级,引导企业投资的政策很频繁。
但是政策要变成钱,要变成实际的效果是需要时间的。比如药厂投资新药,一期临床、二期临床、三期临床,然后搞准字号,许可证之类的,需要很长的周期。
它有个时间差,就是政府推动新经济来弥补传统经济的淡出,他需要时间。东莞新经济增长的确很快,但是东莞的产业结构当中,经济结构当中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新经济的部分占的比重还不够多,占多数的还是传统产业。
所以传统产业去得很快,但是新经济的部分尽管它的增幅不小,但它无奈它在整个经济总量当中比重太小。所以你再怎么增长,还是没有办法弥补短期内退出的那一部分留出的空白。
-02-
进则先进制造 退则低端加工
搜狐城市:短期内升级无解了吗,东莞制造的出路在哪?
林江:也不能说无解啊,还是有一些办法的。
一个是观念的改变。过去我们说东莞叫“东莞制造”,Made in东莞。这个东莞制造有一个狭义的理解,有广义的理解。
如果“东莞制造”只是狭义上理解的制造,就是生产制造装配。那研发算不算制造?产品设计、物流配送、产业服务,比如金融的服务、会计的服务、管理咨询服务、专利服务算不算制造业的范畴?如果这些都不算,只有生产线上生产才算制造,那东莞的制造真是无解了。
东莞要发展广义的制造,就是那些跟制造相关的环节。我们现在讲产业链条,制造业同样如此。如果我们从广义来看制造业,那东莞制造还是有出路的。
搜狐城市:请您举个例子。
林江:我认识的一个企业的老板,华坚鞋厂。他在2015年就已经把主要的生产基地迁移到越南。越南在制鞋方面非常厉害,而且集聚效应也出来了。华坚鞋厂也不例外,2015年就迁过去了。
但是我后来我了解到,华坚鞋厂在东莞其实还是有生产基地的。他们做了一个什么样的生产安排呢?
就是把一些相对低端一点的加工制造环节放到越南。东莞的生产基地就做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一些鞋子,甚至他可以发展自己的品牌。
他最早做出口加工,为耐克鞋做代工,现在除了为耐克鞋做代工以外,他们发展自己的品牌。研发、销售都在东莞,东莞也有生产的部分,但它把主要的一些相对低端的环节迁到了越南。
如果是华坚鞋厂的模式,也就是最终装配在东莞,一些低端的零配件生产放在越南。半成品在越南生产,最终产品的实现在东莞,就会变成东莞从越南进口,东莞再把产品对欧美,对全世界其它地方出口。
这就有可能出现东莞的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会增加,而不是两个方面都会减少。那会不会两方面都减少呢?也有可能。
如果哪一天东莞不是一个制造业城市了,印度、越南变成制造业国家或者制造业城市了,那订单也不给你东莞了,到时候东莞很可能就变成低端的,一个环节的生产基地,然后出口到越南,出口到印度。
印度和越南成为最终的装配的整合生产基地,装配生产基地,最后由越南和印度再去出口到美国。
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,现在在东莞制造的产品,叫Made in China,产地来源在中国,需要缴更多关税,但是越南和印度出口到美国不需要。所以从厂家的角度来讲会怎么选择?一般人会选择第二种方式,离开东莞,很直接地降低成本。
前者的场景下东莞是个优质的加工生产基地,升级成为先进制造,又有研发,又有先进的装配技术,甚至还有更高的附加价值,而这个附加价值可以抵消美国、欧洲附加在中国产品上面的关税。如果这个附加值不够大,抵消不了关税成本,那我干脆我就到越南、到印度去生产,再去出口,就规避了美国和欧洲的关税。
所以我刚才提到了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对于东莞来讲,他需要做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的。哪一种情况对于东莞是最有利,当然在我看来是前一种情况最有利。如果东莞真的能成为先进制造业中心,先进制造业基地,我觉得这个还是很有前途的。
-03-
政策颁布要协调 政府要会“讲故事”
搜狐城市:要推动东莞向第一种模式转变,政府需要做什么?
林江:市政府做了很多事,我刚才解释了。政府做事比较容易的做法就是出政策了。
出政策就要开宣讲会,找企业来座谈了解情况。这些都做,我参加好几场东莞经信局召开的企业座谈会,都是跟企业沟通。所以市政府这方面的努力我们还是要给他加分。
但另外一方面,我们也要看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?第一,政府的政策是怎么出台的?
如果看到别的城市出台了系列政策,就把这个政策抄一遍,看起来出台了很多政策,其实没用的。有一段时间我们政策多到都看不过来,为什么?政策太多了,眼花缭乱。
一会儿是科技局,一会儿是经信局,一会儿又是发改局,这么多个局,各个局都出台文件,这有什么问题呢?这些局和局之间沟通我觉得还有待加强,目前我们的政府部门通常情况下是自己干自己的事儿。
部门俗称“口子”,比如说科技口,发改口。这个口是什么,就是他们这个系统,然后脱离这个系统的事他关注的不多。
那问题来了,现在我们面临叫做“百年未遇之大变局”,什么叫“大变局”呢?就是有地缘政治的因素,有外部的,有内部的,内部也有分不同的层次的问题,有金融的、财政的、税收的、土地的、农村的、城市的,有这么多的问题。你要把它捋出来,这就不是一个部门可以搞得定的。
但是对于公众来讲,他管你那么多,反正你都是政府部门,我分不清楚。比如说我是个企业家,我哪分的清楚这个局和那个局,你这个文件到底有多大的差异,这是个问题。
第二个问题是什么?就是这些文件所讲的内容有没有互相打架?在我看来这个概率非常高。
为什么?因为他们都是从自己部门的角度考虑问题,这是最简单的。这就会出现你说你的事儿,我弹我的调,大家都不同步。在这个情况下很有可能我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就迷茫了,我到底该听谁的,对吧?而且很有可能会出现,同一个政策文件可能有不同的说法。
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?我们现在都在讲区域融合发展,我们都在讲粤港澳大湾区了,大湾区强调什么?融合嘛。
我举一个例子,科技创新,大湾区要打造中国版的硅谷,单靠深圳是搞不定的,那你一定要跟东莞合作,要跟广州合作,要跟香港合作。
那东莞你有没有考虑到跟周边城市的合作?比如说佛山,佛山也是另外一个制造业城市,广州也有制造业。
再举个例子,我们现在讲人工智能,我记得十年前有一个机会,我跟东莞市的一位前任的市长“同台演出”,这位市长提出来东莞要打造AI中心。他讲的AI是指什么?叫工业机器人中心。
当时东莞缺劳动力,很多企业请不到工人,这位市长就提出来,我要用机器换人。后来我在论坛上我就问市长一个问题,东莞是要做什么样的机器人,是机械手吗?是生产线上的完全替代工人的机械手,还是去做AlphaGo,可以下围棋的智能机器人?那市长没吭声。
如果按照市场的需求,做机械手,最后肯定亏得血本无归。如果是智能机器人,那东莞你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条件在哪里?
如果我是一个大老板,我很有钱,愿意去投资,你还需要说服我干嘛去投资这种机器人呢?你得给个说法给我。那谁来说服我?是企业家还是领导?是市长还是镇长?那这样的话就带来一个问题了,在东莞,镇长镇委书记,副镇长长,副书记能够把东莞的镇街的故事讲得明白的有几个?
如果讲好故事的人不多,那我凭什么去投资高科技呢,万一血本无归怎么办?
你主政者要呈现出来东莞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发展智能机器的城市,而不是说简单提出来我要发展这个要发展那个,我要一二三四五六七,七个产业我都要发展,但是从来不说为什么是那七个产业,这七个产业有没有排序,这七个产业之间有什么关系?这些问题谁来回答?如果这些问题回答不了,没有答案,那政府出台这个政策,那个政策,企业家只能一脸茫然,不知道该怎么做,该怎么走这条路。
虽然我很有积极性,我很有激情去投资这个产业,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走,那么谁来帮我,这个问题解决不了。
-04-
深圳带队搞科创 整合东莞制造业
搜狐城市:深圳如何帮助东莞?
林江:去年10月份广东省发改委提出了都市圈规划。其中的一个概念是深圳都市圈。广东有五个都市圈,有三个是在大湾区,广州都市圈、深圳都市圈,还有珠江西岸都市圈。
其中深圳都市圈包含了深莞惠,深圳、惠州、东莞。既然是个圈,东莞、深圳、惠州既然是这个圈层里面的组成部分,那实现区域融合,应该说从政策层面就没有什么障碍,这是大环境,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已经是破除了这个障碍。
第二方面,实现制造业的全球化配置,这个任务需要香港、深圳、东莞甚至广州共同来发挥作用,另外需要一个牵头人,深圳来做比较合适。
深圳牵头起什么作用呢?你可以把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力量整合在一起,然后把东莞的制造业中心整合在一起。然后无论是做AI、做生物医药等等进行国际化配置。
国际化配置抓手是金融中心,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。深圳是科创中心,深圳做中间人把这个资源整合起来,然后把东莞制造业城市拉过来为你服务,要同时对接香港,目标是打造中国版硅谷。中国的硅谷做什么事?把中国的制造业,中国的产业国际化配置。
搜狐城市:现在为什么他不去做呢?
林江:好问题。做整合是有难度的,因为我们的城市习惯了自己做自己的事,你不要说跟别的城市去融合,哪怕同一个城市去融合都很困难。
比如东莞有32个镇,一个东莞需要32个镇街吗?变成16个如何?有一些地理位置相近,功能比较相似的,你能不能把它合并起来?
东莞目前的还不是说你只是GDP增幅的问题,增长速度的问题。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,包括你的产业结构、消费结构这些问题,需求的问题都很难解决。
我觉得我们应该是要跳出东莞看东莞。把深圳跟东莞结合起来看,甚至把东莞、广州、深圳结合起来。
搜狐城市:东莞年初提出的目标是全年GDP增速5.5%,您觉得能够实现吗?
搜狐城市:上半年是1.5,全年如果要5.5的话,下半年至少你得要9.5吧,凭直觉你认为有没有可能?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小。
如果达不到5.5,我能不能退而求其次,4.5行不行,我觉得这个还是努力一下,不能说没有希望。
现在来讲比较合适的做法还是政府拿点钱出来鼓励企业,引导企业去搞高科技投资,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。这方面其实正在做。
东莞市政府拿100亿分三年扶持产业升级,拿出这100亿对优质企业进行扶持。如果能用这100亿元引导民间投资500亿甚至1000亿那就很厉害了。
如果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面加一把劲儿的话,用新经济、新产业来弥补一些传统产业的不足,传统产业的淡出,从而使得下半年东莞经济的稳增长,我觉得这个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。